性激素和避孕药
性激素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三类
雄性激素类及相关药物
药物分三类:
1.雄激素类药物
(维持雄性生殖器发育及促进第二性征发育,还具有蛋白同化活性)
2.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物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质形成,使肌肉增长,骨骼粗壮。因此雄激素类药物除了用于内源性雄激素分泌不足的替补疗法外,还用作营养药物)
3.抗雄激素类药
(用于治疗雄激素依赖型疾病)
基本结构及特点:
1.结构上属于雄甾烷类(10和13位两个角甲基),3位和17位带有羟基或羰基。其中在睾丸中作用最强的是睾酮。
2.代谢:睾酮的A环和D环不稳定,易于代谢。①4,5位双键还原,②3-羰基还原为3-羟基,③17β-OH氧化为17-羰基,使睾酮活性消失,消化道细菌也会催化其降解,故睾酮口服无效。
3.对睾酮进行结构修饰,以达到延长作用时间或可口服的目的。将17位羟基进行酯化,如丙酸睾酮,可减慢代谢速度,或在17α位引入甲基如甲睾酮,空间位阻使代谢受阻,可口服。
考点:1.结构是在睾酮的17α位引入甲基,增大17位的代谢位阻,是第一个口服的雄激素药物。
2.临床用途:男性缺乏睾酮引起的疾病,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3.毒性:有肝毒性黄疸,女性大剂量使用具男性化的副作用。
考点:1.将睾酮的17-OH进行丙酸酯化制成的前药,用其油剂(睾酮在消化道易破坏口服无效)
2.肌内注射后在体内缓慢吸收,逐渐水解释放出原药睾酮,是睾酮的长效衍生物。
3.用途:治疗男性性功能低下、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肌瘤、老年性骨质疏松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4.毒性:女子男性化、男子女性化(雄激素在性腺外组织转化为雌激素)、水钠潴留,导致男性前列腺增生并加速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生长。
二、同化激素类药物
基本知识:雄激素维持雄性发育和特征,还具蛋白同化活性,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蛋白质代谢,治疗病后虚弱和营养不良,对雄激素结构改造目的是获得蛋白同化激素,但作用完全分开困难,故雄激素活性是蛋白同化激素的副作用。
考点:由于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内分泌系统等具有危害性,故被国际奥委会和多个专项体育组织列为禁用药物。
考点:1.结构特征:雌甾母核(结构修饰,19位去甲基,降低雄激素活性),17β-羟基的苯丙酸酯。
2.最早使用的蛋白同化激素。
3.用于烫伤、肿瘤、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
4.长期使用有轻微男性化倾向及肝脏毒性。可制成长效油剂。
考点:1.是甲睾酮A环改造的类似物,拼合吡唑环。
2.作用特点:蛋白同化作用强,雄激素活性弱,男性化副作用甚微。
3.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重病及手术后体弱消瘦、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症、小儿发育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脂血症等。
1.雄激素(黄背景)有雄甾烷母核(10和13位两个角甲基)。
2.对雄激素结构改造目的是获得蛋白同化激素(兰背景),但完全分开困难,故雄激素活性是蛋白同化激素的副作用。
3.对雄激素改造增强同化活性的主要方法:19去甲基(苯丙酸诺龙),A环引入杂原子或拼杂环(司坦唑醇),3位去酮基等均可。
4.17β-OH是雄性作用和蛋白同化作用的必需结构,改为17α-OH则失活。17α-小烷基使D环代谢稳定性提高,口服有效(甲睾酮)。
三、抗雄性激素药物
治疗前列腺素增生及癌
雌激素类及相关药物
药物分两类:
1.雌激素类药物:用于治疗雌激素缺乏症如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功能不全等,性周期障碍、闭经、不育症、骨质疏松和前列腺癌等,还用于避孕。
2.抗雌激素类药物:用于治疗乳腺癌。
结构分甾体和非甾体两类:
考点:1.雌二醇有雌激素类的共同结构特征:
①属于雌甾烷类(黄色背景),无19位甲基。②A环为芳环。③3位带有酚羟基,④17位带有羟基或羰基。
2.女性体内存在三种甾体雌激素: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雌二醇的活性最强;雌三醇(蓝背景)是雌二醇的代谢产物,活性最弱。
3.性质:3位酚羟基具弱酸性,可溶于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3-OH与17-OH保持同平面。
4.代谢:迅速代谢,口服无效。
①16位羟基化生成雌三醇(雌二醇代谢生成雌三醇)。
②3或17位羟基形成酯的钠盐排出体外。
③17-羟基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为羰基,形成雌酮。
④甾体激素类药物共同代谢特点:在A环和D环,发生2、4及16位羟基化反应,羟基化产物进一步的醚化和葡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有重要意义,因为结合产物的水溶性钠盐使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易于进入血液和尿液。
5.结构修饰:为减少代谢及延长作用时间,将17-羟基酯化,得到长效药物。
6.用途: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病证,如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发育不全及月经失调等。
考点:1.结构是雌二醇的3位苯甲酸酯(前药),肌内注射后,缓慢水解释出雌二醇,作用维持时间2~5d。
2.用于卵巢功能不全、闭经、绝经期综合征、退奶及前列腺癌等。
考点:1.结构特点是雌二醇的17α位引入乙炔基,使17β-OH的代谢受阻,可以口服。
2.用途:是口服甾体避孕药中最常用的雌激素组分。和炔诺酮或甲地孕酮等孕激素配伍制成短效口服避孕片。
考点:1.结构是将炔雌醇的3-羟基环戊醚化。
2.作用特点:醚化产物的脂溶性增大,能在体内脂肪小球中贮存,慢慢释放后水解出3-羟基化合物而起作用(前药)。由于醚键在体内的水解更加缓慢,因而它是一种口服及注射长效雌激素。
3.炔雌醚与孕激素配伍,是长效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
考点:1.结构是炔雌醚的16α-羟基化产物,可看作是雌三醇的衍生物。
2.其体内过程更为持久,口服一片可持效一个月。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小结:甾体雌激素药物及结构改造:
对雌二醇进行结构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时间和使口服有效,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3个代表药)。
1.将雌二醇的3位和17β位羟基酯化,衍生出了一系列酯类前药,如3位酯化的苯甲酸雌二醇,这些前药进入体内后需水解释出3位和17β位羟基再生效,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2.在雌二醇的17α位引入乙炔基,因空间位阻,提高了D环的代谢稳定性,得到了口服有效的炔雌醇。
3.将炔雌醇的3位羟基醚化,提高了A环的代谢稳定性,得到的炔雌醚为前药,为长效可口服雌激素药物。
二、非甾体雌激素(结构二苯乙烯类)
考点:1.结构有两个酚羟基,由于酚羟基具弱酸性,可溶于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
2.两个酚羟基是活性必需的(类似雌二醇)。
3.有几何异构体。反式的活性是其顺式的10倍,(反式与天然雌激素结构相似)临床使用反式己烯雌酚,
4.用途: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用于雌激素替补疗法,作为应急事后避孕药。
5.毒性:孕初期用药对胎儿有影响,孕妇禁用。前列腺癌患者可出现女性化现象。
考点:1.是己烯雌酚的双磷酸酯(前药),在体内磷酸酯酶的作用下水解活化释放出己烯雌酚。
2.由于前列腺癌细胞中的磷酸酯酶活性较高,磷雌酚可在癌细胞释放更多的己烯雌酚,提高药物作用的部位选择性,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1.定义:专指在某些组织呈现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而在其他组织呈现雌激素受体激动作用的药物。不同药物的组织选择性有差异。
2.化学结构均为三苯乙烯类化合物。
代表药:枸橼酸他莫昔芬、枸橼酸托瑞米芬(参见本书第8章抗肿瘤)。
盐酸雷洛昔芬(参见本书第35章骨质疏松)。
孕激素类及相关药物
基本知识: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分泌转化、蜕膜化过程、维持性周期及怀孕等起重要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先兆流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另外,孕激素与雌激素配伍用作口服避孕药。
分两类:
一、孕激素和甾体避孕药
二、抗孕激素类药物
考点:1.具孕激素共同结构特征:属于孕甾烷类(10、13、17三个取代基),3位和20位带有羟基或羰基。
2.内源性孕激素以黄体酮活性最强。
3.性质:两种晶型,α型、β型,熔点不同,活性无差别。
4.20位上甲基酮结构(可与高铁离子络合,与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则生成蓝紫色的阴离子复合物。)
5.迅速代谢失活,只能肌内注射油剂或使用栓剂。
代谢过程:①4、5位双键的还原;②3位、20位羰基的还原;③6位α-羟基化的产物。
★故在6位引入双键、卤素或甲基还可增强活性,得到一批黄体酮衍生物类强效口服孕激素药物:
如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氯地孕酮。
6.用途:先兆性流产、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
考点:1.结构是黄体酮结构改造的衍生物,(黄体酮代谢代谢在6、16、17位)6位引入α甲基,17位引入乙酰氧基。
2.强效可口服,无雌激素活性,用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效避孕针。
考点:1.结构:是甲羟孕酮6位引入双键,(即17a位乙酰氧基,6位引入双键,6位甲基)。
2.高效避孕药。
考点:1.结构是醋酸甲地孕酮的6位甲基换成氯(17α位乙酰氧基,6位氯,6位双键)。
2.口服强效孕激素,与长效雌激素炔雌醚配伍组成复方炔雌醚片,作为长效口服避孕药,服药1次可避孕25天。
考点:1.结构:孕甾,但19位去甲基,17β-羟基,17α-乙炔基。
2.用途:用于短效口服避孕药,子宫出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
3.作用时间短,17β-OH酯化后成为前药,如醋酸炔诺酮和庚酸炔诺酮,具有长效作用
4.18位多一个甲基的左旋体称左炔诺孕酮。
3.代谢,有明显首过效应,主要代谢产物。N-去甲基米非司酮,保留活性。
4.机制及应用:竞争性地作用于孕激素和皮质激素受体,因而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皮质激素的作用,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用于终止停经49d内的妊娠,还用于引产和妇科手术及紧急避孕。
更多“ 药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