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超长待机的“三伏天”将正式谢幕,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终于过去!
预计明后两天,青岛还会有降雨天气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青岛天气终于要风凉了!
小编跑去看了看天气预报...
额,虽然现在看来气温还是居高不下,
(感觉像是要过个假秋天)
但出伏之后气温会逐渐降低啦,
恩,相信我
高温热浪,超长三伏天
留下了不少人“战高温”的回忆。
这段时间,每个人都在喊热,
简而言之就是,坐着不动也流汗,
稍微一动就是大汗淋漓。
不少正经市民都被热成了“段子手”
后天“三伏天”正式谢幕,
秋逐残夏,最热的时光也算是熬出头了。
秋高气爽,青岛人又可以
无所畏惧的外出欣赏“青岛蓝”了
青岛重回避暑模式
三伏天结束,青岛终于要回到最熟悉的清爽气候了。天空美的让人挪不开眼睛。
黄昏也别有一番风味。
出伏后,荷花依旧鲜嫩 。
连日降雨,崂山北九水必定也是水景无敌,避暑胜地当之无愧
但是不要光顾着贪凉,
也要多注意适应气候变化,
面对凉风习习的秋日,
作为吃货,下面这些一定要注意哦!
出伏后养生重三“点”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及奶类。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切勿整晚长时间对着空调出风口睡,贪一时之凉,极易发生感冒、腹泻等着凉引起的不适。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挂晾衣服。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另外专家提示,出伏后,
气温波动较大,
昼夜温差加大,
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怎样预防这些常发疾病
也是小伙伴们必要学习的小技能
季节交替,预防疾病不容忽视
感冒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较大,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和小孩极易患感冒。
支招: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贪吃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
腹泻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坏,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若有不慎,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泻。
支招:夏末秋初,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在消暑同时,注意保护脾胃。减少冰镇食物的摄入,以清淡常温食物为主。
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晚温差开始增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热乍凉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会加重。
支招: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老年人锻炼要量力而行,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过敏性鼻炎
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
支招: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在日常生活中,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秋季养生小细节
1 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3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
4 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 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
6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7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8 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另外日常起居多注意,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及时增减衣服,
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
早晚有寒气,防止受风。
官方版权:青岛信息港©,侵权必究。
标签: 秋日养生板报内容怎么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