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初期照片)

taozi 77 0

  随着气温的降低,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近日,我市被列入2016年全省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扩大免疫规划主要接种地区之一,今年我市将对16—60周岁人群开展出血热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不少市民纷纷询问,流行性出血热这个古老的鼠类传染病究竟怎么样,距我们到底有多远?

  切莫大意 警钟长鸣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一般1—2周,最长可达40多天。

  “流行性出血热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皮肤黏膜三红(脸红、颈红和前胸红)。”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还有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该病一旦发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因此广大群众切莫大意,要尽快就医。

  该负责人说,我市不属于流行性出血热高危地区,去年全市发病43例,除资溪、南城外,其他地区均有发病报告,每年冬春季是高发期,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居多。农村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明显多于城市,不过,近些年城市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占总患病人群的比例在增加,这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鼠原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后,一些老鼠选择到城市地区生存繁殖。

  也正因为我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不高,在不少市民眼里,该病看起来并不可怕,一些病人也不以为然,没有及时送医治疗。去年我市就有2例病人死亡,血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灭鼠防鼠 防止污染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初期照片)-第1张图片-鲸幼网

  流行性出血热既然是鼠类传播疾病,那它是如何传播给人的?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该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带病毒的老鼠传播给人、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母婴垂直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损的皮肤黏膜和食物,以及老鼠的污染物随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要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首当其冲的就是灭鼠防鼠。”该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多次大规模集中灭鼠活动,市中心城区居民户、市直单位鼠药发放率达90%,室内重点区域鼠密度由8.93%下降至3.17%。同时还要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整治环境,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不少市民以为新楼、高楼不会有老鼠,往往被人们忽视,恰恰相反,老鼠在这些范围内活动十分频繁,照样应该灭鼠。

  “保存好食物,做好个人防护是重点。”该负责人说,要严防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餐具,剩饭剩菜要加热后食用,饮用水应煮沸,粮食要保存好防止老鼠侵入污染。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排泄物,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要及时消毒包扎,野外工作是要尽可能确保手、脚、身体皮肤不暴露在外,皮肤暴露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感染的危险。对于发热病人的血、尿及鼠类排泄物、污染物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可防可治 远离危险

  “流行性出血热是可防的,也是可治的。病人一旦发热后出现休克、少尿、蛋白尿,结合‘三痛’‘三红’症状,就应高度怀疑是流行性出血热。如果就诊及时,出血热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市第一医院传染科医生提醒,该病治疗一般原则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针对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降低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今年我市将在重点地区开展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工作,16—60周岁人群将免费接种疫苗,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逐步形成免疫屏障,进一步降低人群发病率。我市还将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降低发病风险。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初期照片)-第2张图片-鲸幼网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症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