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五十载岁月流逝初心未改
一位好医生,退而不休仍坚守在一线献余热,只因有太多人的牵挂和挽留,使他无法轻易放弃自己医生的使命和职责。
一周五次门诊坐诊、一次查房、两次带教授课、不定时的院外会诊、同时还肩负着完成国际大型临床实践试验研究收尾、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鉴定的工作……你能想象这竟是一位年近七旬老专家的工作日常吗?
早上6:30
张放主任就已到院
更换好白大褂
准备开展工作
7时15分,
离开诊还有半个多小时
张放主任就已到达诊室
张放主任作为青岛市第一批知名专家,每半天的坐诊时间内只放18个号,目的就是为让病人有更充分的就诊时间。他尽管已年近七旬,仍坚持每天7:15分左右就到院坐诊,比起8点的正式开诊时间提前很多,为的就是方便外地和离医院较远的患者提早就诊。
即便是节假日也不休息,他总说:“很多病人只有节假日有时间看病啊!”这些小细节折射了出了作为一名医生对职业的敬畏之心与谦卑之情。老专家们为医院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包含年轻医护人员值得学习的精神力量。
退而不休这条行医路他已走过几十年
每天6点半出门,下午结束工作后返家,每天一趟,从不间断,这条行医路一走便是几十年。
市立医院两大院区的上班路数不清走了多少遍,他也记不清自己究竟救治了多少病患,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却深深记住了他。
忆往昔:“穿越时光” 老物件如数家珍
宛如时光穿梭,无数有年代感的老物件瞬间把我们拉回曾经那些年。1995年的手写临床实验记录报告、蘸水笔、BB机、火柴盒、削笔刀……很多老物件现在已经逐渐消失。
拿起一个个老物件,张放主任如数家珍,每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拿起抽屉里的笔头组装到自制的笔杆上:“这个不认识吧?这就是以前工作用的蘸水笔。”张老告诉记者:“搬了几次家,很多以前的手写书稿和资料都已送人或丢弃,留下来的已经没多少了。”
张主任的手写报告堪称业界清流,字迹清晰工整,字中透露出严谨大气,都说字如其人,一点不假。“将报告和病例书写的清晰工整是相互尊重,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虽然平常日看诊很忙,但开药的时候总是尽可能书写工整,药剂师和患者对照取药的时候也能更方便一点。”张主任如是说。
过度医疗的解决之道:用药贵乎精
高血压这种疾病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很多的中老年人都患有这种疾病,这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张老坚持倡导“简用药、少花费,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理念。无论对谁,他均一视同仁,切实做到根据病情治病,率先垂范,因人施治、因病施治,合理用药。
倾心育才深入教学桃李满天下
1968年当基层医生,1977年青岛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张老已从事诊疗工作50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工作39年。他也是世界高血压联盟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中国高血压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参加全国规模最大的 C CS1临床协作研究,获卫生部部级一等奖,被评为全国协作组惟一的个人标兵。近三十年共参加了20余项世界大型心脏病临床协作研究,10余项国内心脏临床协作研究。每项研究都带着他的医生具体参与。工作期间他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发表文字逾百万。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谈及曾经带教过的学生,张老言语里充满着骄傲,他认为培养比老师更优秀的学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张放主任带过的学生其中不乏多名在各自的临床和科研领域内已然独当一面,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科室的骨干中坚力量,还有的北京协和医院博士生毕业后留该院工作。截至现在,张老依旧没有停下自己带教的步伐,每周都会抽空为院内的年轻医生们进行疑难心电图病例解读的专业指导。
别样经历:青岛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专家
《逝者之证》《洗冤录》《法医秦明》等等热播剧既好看又烧脑,可你知道吗?在专业的法医团队背后,还有着默默付出的医务人员。从2003年起,张放主任受聘担任青岛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专家,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当案件中死者的情况与他的案发现场环境对不起来的时候,张主任就会利用自身丰富的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知识综合判断,帮助警方得出一个正确合理的结论。
心路历程:从前是治病,现在是治病人
患者家属竖起大拇指对张大夫的医术与医德赞不绝口:“我老伴儿在张主任这儿看高血压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之前也看过别的大夫,但只有他能够和病人细说,不厌其烦的做着用药指导,老伴儿只信赖他。” 类似这样几十年间一直跟随他的老年患者,张放主任接诊过很多。由于常年手动测量血压,张放主任双手都患有腱鞘炎,左手有两根手指甚至无法灵活弯曲。但他总是给每位患者亲自测量血压,热心地接诊、耐心地问诊,细心地治疗,从不会懈怠半分。
张老常说,目前的医疗中医生过多的使用药物,忽视了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修复功能。二者兼顾才能达到既“治病”更“医人”的理想状态。
由于一心扑在患者身上,张老有一群忠实的患者“粉丝”。他在哪里,熟悉他、信任他的患者就跟到哪里。
老专家的养生经 处事淡然营养均衡
什么是完美的健康?世界上就没有百分百的完美。张老对记者说:“自己就爱吃肉,一天三顿饭,不求吃好但一定要吃饱。”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养生法则。
张老为人热爱工作、豁达谦逊,
记者祝愿张主任大德高寿,
为医学界继续培养优秀人才,
造福更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文 / 图 记者 王雅虹
更多精彩内容
标签: 养生大师的日常工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