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宣部和央视共同制作的纪录片《辉煌中国》一经播出,便“燃”遍大江南北。这里面的每一帧,记录着这五年来,正在飞速前进着的今日中国。
百年前的《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构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
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中华”。
而如今,这些当时构筑的蓝图正被一一实现
一桥飞跨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座中国桥
跨越一处处山高水长
打通一个个偏远断点
贯通着中国经济的血脉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
▲杭州湾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青岛跨海大桥,中国的跨海大桥,都已经是世界级的
▲除了跨海大桥、跨江大桥,打通一个个偏远断点,让中国经济血脉变得更加畅通的,还有这些西部大山里的中国桥。
遇水架桥,逢山修路
每一位中国普通老百姓或是来华的外国友人
都能够在
12.4万公里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
2.2万里的高铁行程、13.1万公里高速上
穿越繁华都市,纵横田野阡陌
徜徉大美中国
▲兰渝铁路,一百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
梦幻、壮美、蜿蜒、惊艳。
铁路网与公路网交相辉映,向更远处延伸
中国的工程师们并未就此满足
在他们手下
一张张更宏大的中国网仍在织就
▲南水北调,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输送的水量,已相当于从南到北搬运了770个西湖
▲西气东输,全世界距离最长的天然气输送工程,近2万公里的穿越中国的能源大动脉 覆盖全国1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4亿中国百姓用上了清洁能源
大路朝天,中国智慧攻克道道险关
辽阔深海,中国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从辽阔的海平面到11000米以下的深海
都有着中国人海洋探索的身影
这是中国人标记的未来
▲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即将迎来首航。这个海上巨无霸,有37层楼高,甲板有一个足球场大。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这是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
▲“蓝鲸2号”试水的同时,它的哥哥“蓝鲸1号”正在南海深处,水下1266米,进行着中国首次海底可燃冰试开采可燃冰安全开采持续了整整60天,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60天,中国完成了这个领域20年的赶超。
▲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经完成152次试验性应用下潜,下潜深度世界第一。地质、生物、越来越多海底奥秘被发现。
▲地球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11000米的深海,“彩虹鱼”号无人潜水器出现在这里
▲这艘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只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少数几个国家能够建造。
▲洋山港四期正在建设,未来,洋山港所在的上海港,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这将是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的总和。
▲2016年刷新吞吐量纪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九亿吨大港
▲海岸线的南端,广州、深圳与香港三个国际深水良港紧紧相连。它们手挽着手,为珠三角数以百万计的工厂助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抓鳖”
一个个世界领先水平的深水重器接连入水
一座座大型贸易港口正在搬运着这个世界
“基建狂魔”的触角也由陆地延伸向海洋
依海富国,以海强国
党的十八大拉开了建设“海洋强国”序幕
中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
地处南海之滨的湛江也从这一刻起
正式加入了海洋科技创新的行列
▲湛江是北部湾城市群规划的两个中心增长极之一,是中国大陆对接东盟的海上桥头堡,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
▲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由启迪科技园(湛江)负责运营管理
启迪科技园(湛江)运用
「海洋+」理念
立足湛江的海洋产业资源和优势
专注海洋科创服务
促进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
助力湛江海洋科技要素聚集和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过去的的湛江
历经了舟楫之便,耕海牧渔的发展
如今的湛江
作为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正以海洋智慧城之姿崛起
巨轮远航,向海而行
标签: 世界最深的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