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三胎隔几年才能刨四胎(刨完三胎几年后才能生四胎)

taozi 60 0

  

  对于毛笔,也许你知道羊毫、狼毫、兼毫……

  

  但你知道画瓷毛笔的原料吗?

  

  先来科普一个知识点,

  瓷器分为釉上和釉下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来分别看看釉上和釉下的毛笔:

  釉上彩绘用笔(如油料笔)

  

  制作此笔需要用野兔毛。

  

  此类笔的笔杆长约25.5cm,比一般笔杆长些,这是由于在瓷器上彩绘比一般绘画要更用力些,笔杆略长可增加重量,便于操作,笔毛也较瘦长,便于着上颜料。

  釉下彩绘用笔(如混水笔)

  混水笔笔头大、形状与写大字的斗笔很相似,分为大中小数种,作为混水着色之用。因青花釉下分水时需要大量的水,又因羊毛吸水性好。

  所以这种笔都是采用上好的纯羊毛制作而成。

  

  说完原料,再来说制作:

  制作毛笔第一道工序是“选毛”,根据绘画要求选择不同的毛,比如画工笔画的线条,需要用野兔毛,因为兔毛有韧性,画青花需要用纯羊毛,黄鼠狼毛则用于彩色......

  第二道工序是制作笔筒。

  笔筒也就是笔杆,大部分都是选取当地山林野生的苦竹,经过打磨、剪切、打孔等工序后,放在一边留着备用。

  第三道工序是制作笔头,也就是行话所说的“扎头”。

  这个步骤是整个制笔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工序。

  拿“青花料笔”、“粉彩料笔”来举例,它们的制作与普通画笔相比更为复杂,据说只能选用无锡、南通等地的羊毛,经过分类挑选,再用剁碎的毛竹作为燃料熏制半个月后,羊毛就会变硬,弹性也会增大,这样就更适合在坯体上画青花和填彩了。

  之后,还要进行晾挂:“笔毛”的一端扎上第一道线时,一般需要悬挂放置一周,扎第二道线时又需挂上3~4天。

刨三胎隔几年才能刨四胎(刨完三胎几年后才能生四胎)-第1张图片-鲸幼网

  第四道工序是装毛。

  既将制作好的毛笔头装进竹制的笔筒内。装毛这一工序,瓷用毛笔的制作和普通书画毛笔制作不同,瓷用毛笔装毛时可不用上胶,毛笔经过水浸后自然膨胀,会牢牢固定在笔筒内,不易掉落。

  第五道工序是修笔。

  装毛这一工序完成后,还要进行完工前的验收:试锋,既用毛笔在制瓷泥胎上绘画,如果笔锋太过尖锐,就要进行修剪,直到适合绘画为此。

  这个主要靠个人修笔的经验和眼力,其标准是要使笔尖整齐,无杂毛、笔头整体圆润;如果笔尖齐,则使用的时候下料就快;无杂毛,画的时候笔尖就不会分叉。

  

  修笔后,整个制笔过程算是基本完成。

  

  据说,瓷用毛笔手工制作技艺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它的不可替代性。尽管现代陶瓷工业中大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和工具,但是各类瓷用毛笔的使用依然不能摒弃。特别是陈设装饰用瓷的绘制过程,依然要使用瓷用毛笔才能完成。

  

  毛笔的制作从挑选采购原料到用石灰水浸毛、去脂,再到梳理用毛长短、匀毛、分毛、扎线、晾挂、装入笔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熟的技艺。

  同时,制作毛笔是一个细致活,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制笔师傅们往往是一人枯坐灯前,一干就是一整天。

  

  由于手工制作瓷用毛笔耗时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对此项技艺加以保护和传承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手工制作瓷用毛笔技艺也被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品毛笔欣赏

  斑竹管玉笋笔

  

  通长30.7cm,径1.1cm。

  笔管、帽竹制。表层有褐色斑纹,故称“斑竹”。管上端阴文填蓝、绿色楷书“玉笋”。顶及帽口均镶象牙。笔头羊毫制,长锋造型。

  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

  

  清中期,通长21cm,直径0.9cm,小笔全长6cm。

  此笔运用连环装插的手法,将两支双头的微型紫毫毛笔共纳在一支带腔的竹制笔管中。笔管上有填蓝色隶书“经天纬地”四字。

  彩漆缠枝莲纹紫毫笔

  

  清,管长18.7cm,管径0.9cm,帽长9.1cm。清宫旧藏。

  笔头紫毫制,呈兰蕊形,根部装饰浅黄色毫毛,是清代流行的毛笔式样。笔管、笔帽均为竹胎漆艺,黄色漆地上以朱、绿彩绘缠枝莲,莲纹漫卷,疏朗有致。笔管末端及笔帽两端描朱几何图案。笔顶、帽口镶饰象牙。

  此笔为清代宫廷的御用之物,缠枝莲纹甚为精细,寓意子孙绵长。

  白潢恭进天子万年笔

  

  管长18.8cm。

  此笔以竹制管,体轻。笔管上方阴识填金楷书“天子万年”四字,下方缀注填蓝楷书“臣白潢恭进”。笔头以珍贵的紫毫制作,腰部凸隆,似含苞的玉兰,清人美其称为兰蕊式。笔头的根部有黄色的副毫,可起支撑作用。

  “天子万年”笔是清宫藏毛笔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毛笔之一,其题识提示了毛笔的制作时间,也说明了该笔是为恭贺皇帝万寿节而进献的礼品。

  青玉管碧玉斗紫毫提笔

  

  清,管长17.2cm,管径1.3cm,斗长2.3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质,笔顶端镶青金石,下端镶碧玉笔斗。笔斗纳束紫毫,笔头的根部装饰红、蓝、黄多种染色毫毛。

  此笔乃清代制作,笔身光素无琢饰,质莹润,色和谐,突出了玉材的自然之美。

  青玉绳纹管提笔

  

  通长28.3cm,斗径2.9cm。

  笔头为褐色笋尖式。笔管青玉质,浮雕旋转状绳纹。笔斗壁上阴刻四枚荷瓣,宛如荷花盛开,管顶圆雕的荷苞与之呼应。

  笔头与笔管通过金属连接,笔斗的颈部镶嵌数颗红色宝石及金属装饰。此种工艺富有浓郁的痕都斯坦风格。笔管的玉色较笔斗略显浅淡,但工艺风格与笔斗浑然一体。

  此笔管乃清宫旧藏仿痕都斯坦玉雕风格的作品,是清代毛笔艺苑中吸取外来文化的典型之作。

  珐琅管羊毫提笔

  

  通长20cm,斗径2.8cm。

  笔头为羊毫长锋。笔管为铜胎掐丝珐琅管,饰花卉图案,浅蓝的底色上点染着白、黑、粉诸种珐琅釉色。图案的设计与釉色的应用显现出清代晚期民间珐琅工艺的风格。

  竹管大霜毫笔

  

  清早期,长26.4cm,径1.3cm。

  笔竹管。管上端阴文填蓝楷书“大霜毫”,字体舒展。顶部贴锦装饰。笔头长硕丰满,锋光润,色如霜雪,副毫染为蓝、褐、橘三色,层次分明,有斑驳之美。此笔的制作简约而不失精细。

  青玉龙纹管珐琅斗提笔

  

  通长31cm,斗径6.5cm。

  笔头褐色,笋尖式。笔管为青玉琢制,管上浮雕龙凤主题纹饰,两端分别阴刻回纹、莲纹为衬,笔顶镂雕卧螭。管下端镶缠枝莲纹珐琅笔斗,掐丝均匀,釉色纯正光润。

  此笔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集玉雕、珐琅工艺于一体,制作精美,是罕见的、工艺鉴赏性较为突出的清代毛笔。

  檀香木彩画福寿笔

  

  管长 26cm,直径1cm。

  此笔管、帽均采用名贵的檀香木制作,纤直细腻,散发淡淡的幽香,上以金彩绘寿桃、灵芝、蝙蝠、万年竹等吉祥纹样,并饰以朱、绿、绛等色彩。管、帽两端嵌饰象牙。笔头紫毫制,根部较细,色浅,至腰部凸隆,色渐深,呈兰蕊式,此形是紫毫的天然特征所致。

  该笔选材名贵,制作精工,是清宫中最具观赏和使用价值的毛笔之一。

  玳瑁管紫毫笔

  

  管长24.3cm,帽长9cm,直径2.2cm。

  笔直管,有帽。笔管以玳瑁甲制,是一种珍稀的笔杆。管与帽顶端均镶嵌鎏金铜扣。制作工细,圆周不见接痕。笔锋为紫毫葫芦式,富有弹力,宜书写小楷。

  白玉光素斗笔

  

刨三胎隔几年才能刨四胎(刨完三胎几年后才能生四胎)-第2张图片-鲸幼网

  清,长17.8cm,管径1.4cm。

  笔管为白玉质,质地上好。通体光素无花纹。清代文房用品中,笔管的质地很多,有漆、竹、木、象牙、珐琅、玉等。玉管笔中有光素和雕刻纹饰之分。此件玉笔管虽未雕刻任何纹饰,但玉质上佳,打磨光滑,亦是非常精致的文房用具之一。

  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

  

  清,高6.3cm,长13.4cm。清宫旧藏。

  笔架青白玉质,三羊卧姿造型。笔架运用“留皮雕”技法,羊角处留有黄皮色。

  此三羊造型笔架寓“三阳开泰”之意,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三羊一大两小,母子神态亲昵。满含温情,加之玉质润泽,笔架十分舒和优美。

  象牙八仙狼毫笔

  

  管长25.2cm,直径0.8cm。

  笔通体象牙管,管身线刻八仙人物图,线内戗墨彩,上端刻仙台楼阁,隐现于云雾中。笔帽通体线刻“海屋添筹”图景。管顶端及笔帽上下端均镶嵌酱红色染象口。笔锋狼毫兰花式,毫直顺挺拔,刚力强。

  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笔

  

  清乾隆,通长25cm,管径1.1cm,笔斗长2.2cm。

  笔为紫檀木管,饰以黑漆描金缠枝花卉,信手勾绘,线条流畅。紫檀木斗深褐色沉稳,饰以朵花纹,制作精致。笔斗纳毫为貂毫,束毫丰满,齐而圆健。提笔带斗可纳粗毫,是清代较为流行的笔式,适宜书写硕大的字体。

  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清乾隆,通长17.1cm,管径0.8cm,帽长8cm。

  笔为象牙管,笔管光洁圆润,管端题铭“万国来朝”四字,为众属国纷纷来朝贺君主之意。笔管纳毫为紫毫,毫短而出锋,毫色黑紫,富有光泽,外毫缚以点翠,亮丽美观,有画龙点睛之妙。

  黑漆描金管黄流玉瓒紫毫笔

  

  清,管长16.8cm,帽长8.8cm,帽径0.9cm。

  笔头紫毫制,形似兰蕊,根部饰黄色毫毛。笔管、笔帽均为竹胎髹漆,黑漆地上描朱绘云龙纹,笔管末端及笔帽两端分别描金回纹一周。管上端刻阴文隶书题“黄流玉瓒”四字,出自《诗·大雅·文王之什》中的“旱麓”诗:“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诗赞周文王能承祖业,修德政,恭敬祭祀而得福气。(来源于网络)

标签: 刨三胎隔几年才能刨四胎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