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手法和穴位 养生手法有哪些叫法

taozi 83 0

超速效养生疗疾按摩法

按摩是人们最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既不用花钱,也不对身体产生任何的副作用,可以起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作用。我们的肢与胸部和颈部相接,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上肢有很多穴位,其中有4大穴位是常用穴位,常按摩可疗疾、助长寿。

1、劳宫穴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作用: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2、内关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在两条大筋之间。

动作要领: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压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胀为度,左右各按1~2分钟。

作用:有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之功效;

3、曲池穴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呈现凹陷处即是穴。

动作要领: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换按摩1~2分钟。

作用: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能调理脏腑功能,泻火去热,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

4、合谷穴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作用: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凤凰中医提醒,在按摩穴位时,要掌握力度,不可过轻或过重,过轻达不到理想中的疗效,过重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发生,

具体的图解位置请百度穴位名称即可获知,以上为常用的穴位,至于超速养生疗疾我认为是不现实的,毕竟不论养生还是治病都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靠短时间的按摩就能根除疾病就能延年益寿那纯属天方夜谭。

若能帮到您请采纳,谢谢。

生活中有哪些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

养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也就是体内各种脏腑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心态自然也就平和了。疏通经络是达到平衡的方法之一。每天按揉自己的穴位,肾经是人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那么每天按揉这三条经络就增强体质,如果不知道经络的走向和具体的穴位可以买张人体经络挂图对照按揉,坚持下来就增加体质,得到健康的养生。肾经主要按揉太溪、复流、涌泉三个穴位、脾、胃二经主要是腿上的穴位。

按摩穴位手法有哪些

面部美容的正确接摩手法和注意事项:

要实现完美的按摩,首先要保养好技术者本身的双手,要注意,双手的指甲是否太长,是否太粗糙。另外,在按摩前要均匀且量的涂上按摩霜,以免按摩时皮肤太干燥,对皮肤造成伤害,而动作要带有节奏感,技巧熟练,动作灵巧、劲柔又流畅,动作必须有整体性。需要注意的是,手法一定要轻柔,以脸部感到有压力为宜。按摩的基本动作是“搓”、“敲”、“捏”。搓是指按肌肉的方向和血液的流向进行按摩。

要点是在眼睛周围成圆圈状擦搓,鼻梁两侧上下动,其余部分从中间向外搓。敲是用手指肚敲击,它比搓更简便,最适用于预防眼角的皱纹。捏是用来加速两颊血液循环的手法,具有刺激皮下组织,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油脂排泄管道疏通。这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但最好配合使用。在具体按摩中,按摩手法细分为轻擦法、揉燃法、强擦法、打、振动法、捏法、弹法、压迫法等。摩擦动作有助于血液循环、腺体活动。敲打动作包含敲、拍以及砍的连续应用动作,但脸部按摩中仅应用敲拍的动作,指头在下巴、脸颊作快速的点状接触,手指,手腕放松,用力均匀。震动动作利用手指按压在穴位处,以手臂肌肉迅速的收缩动作,造成的震动的效果。这是一种高难度且具有高度刺激作用,每一穴道施以数秒钟,也可利用震动按摩器代替。按摩时要注意节奏、力道、质感,必须将抑(慢、轻)、扬(快、重)、顿(阶段、段落)、挫(重点处加强)、起(开始)、承(连贯性)、转(天衣无缝的连贯动作及韵律感)、合(完善的结束动作)等动作连贯成一套,做完一个部位后,再

各穴位的作用以及按摩手法

这个题目太大。 1、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 眉棱骨痛 和 头痛如裹 都有效。 5、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 、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穴。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8、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 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 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 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诱发一侧的头痛。经常出现 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有关, 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如果经常出现的 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手法原则上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轻为补,重为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