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穴位在哪

taozi 30 0

人体几大养生穴位有哪些?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三阳、督脉之,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太阳膀胱经之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太阳膀胱经。为手太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阳明,督脉之。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少阳胆经系手少阳阴维之。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气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太阴,厥阴,阴维之。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厥阴肝经,系太阴、厥阴,阴维之,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少阴肾经,系少阴与冲脉之。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少阳胆经,系手少阳、少阳、阳明与阳维脉之。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阳明胃经,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太阳脾经,系太阴、厥阴、少阴之。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底,在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人类的十大穴位是哪里

中医理论中,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的五个部位,就是养生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音guo,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窝、肘窝、腰眼、肚脐,被合称为“金窝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按摩方法如下: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也可。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

那几个穴位可以帮助养生

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内关穴

穴位是中医学特有的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研究和沉淀,穴位养生离我们似乎有点远,但是有几个穴位平常我们自己可以按揉来起到养生的效果。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人体十大养生穴位之内关穴。

  内关穴:养护心脏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穴位解剖:

内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入指浅屈肌,在正中神经的尺进入指深屈肌,经前臂屈肌后间隙入旋前方肌,直抵前臂内间膜。以上诸肌除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外,其它肌肉均正中神经的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布有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并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通过。

  内关穴的作用:

  内关穴意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可缓解心律不齐的穴位:

  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每次按捏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

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如果还找不着的话,那可以攥一下拳头,这时,手腕关节处有两根筋突起,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中间。

内关穴,闻其名而知其意,听到它的名字它的作用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没错,它是守护人体“内城”的关口。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很明显,它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因此,常按内关穴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按摩内关穴还有补心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心脾邪火;按摩内关穴如打开城门,让心中的苦闷之气、脾胃上逆之气从此离开。常按内关穴可以说是补泻兼得。

  心律不齐者,内关穴是“益友”

内关为常用特定穴,它是全身强壮的要穴之一,对治疗心、胃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在平日的养生中,您可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能够舒缓疼痛,解除疲劳。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