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

taozi 114 0

我感觉全身无力,有时候还咳嗽,觉得胸闷,但是医生告诉你没什么大问题,过一会儿就好了?等健康恢复真的很难!在这个全民渴望轻养生的时代,真的很喜欢看道家神医的日常养生秘笈。

要说最知名的药王,就不能不提唐朝的孙思邈。

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第1张图片-鲸幼网孙思邈雕像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身体虚弱,在病榻上徘徊不去。他花了很多钱在家里,只是为了治病和休养。但正是这段坎坷的童年经历,让他对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患病的人有了更深的同情和感同身受。

那时候读书人都渴望做官,没人学医。然而,十八岁那年,孙思邈许下了一个很大的愿望,把学医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虽然是隋朝的秀才,没有去做官,但还是过着隐居的生活,四处行医采药。直到改朝换代,唐太宗才邀请他出山。出山的时候,我看起来很年轻。

隋唐五帝之后,孙思邈以长寿著称。根据医学史学者对《旧唐书·孙思邈传》的解读,孙思邈最长可能活了141岁(年龄有争议,本文仅采用其中之一)。

这样一位长寿养生的药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独特的养生观。

“我的生命取决于我的缺席。”

孙思邈的养生思想继承了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葛洪、陶弘景相比,孙思邈把医学与养生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医学传统,称为“预防医学”。

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第2张图片-鲸幼网千元处方

“我命在我不在”是道家养生的核心思想。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中说:“大夫没有得病的病,中医想得病的病,大夫得病的病。“最好的医生不仅能治病,还能让人不生病。如果生病了再治疗,已经是命运的一步了。

“如果你筋疲力尽,你就会死去。死人不能活,死人不能活。甚至是人无法摆脱的病。未病先治,未病先治,不病后治。”

然而,“防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生病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要用心生活,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如果你沉溺于你的情欲,你将“与朝露同在”。放纵自己的欲望,别说不能生病,就算神仙来了,也很难救。对于日常修养,孙思邈提出的很多注意点,大多与我们现代医学的诉求是一致的,比如不随地吐痰,勤换衣服,不吃变质的食物等等。

除了注意日常卫生,善于“滋补”也是保持健康长寿的秘诀。在孙思邈这里,养生和性修养是并列提及的,甚至性修养比养生更重要。性修养的本质是“未病先防”,即预防疾病。

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第3张图片-鲸幼网寿星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子曰:“喜怒哀乐,乐在其中;所有发在节中,为和。”孙思邈说:“养生有五难。第一是名利双收,第二是摆脱情绪。”喜怒哀乐是我们自己的能力,但要注意“适当”,而不是随意发泄。过度愤怒会给我们带来情绪上的疲惫,间接影响身体的状态。但是也要注意,单纯压抑情绪并不是解决之道。“合理”的发泄,不执着于情绪,才是滋养延寿的准则。

所以“人生由我做主,不是天”不是一句空洞的宣言,而是真的要努力,要小心。

如果你吐得不远,行动不快,不怎么听,不怎么看,坐得近,不累,不躺下。寒而衣先,热而解先。不想极度饥饿,就吃不饱;不想喝太多。

顺应自然的天气,摆脱人为的欲望和恩怨,吸收情绪,处处小心,不要在身体机能上花费太多,这样才能真正算是在无形中滋养身体,预防疾病。

“女人的病比男人难治疗十倍。”

男女生理结构不同,大部分女性都要经历怀孕和分娩,所以女性的疾病和治疗方法自然与男性不同。

如果只是觉得四季忽冷忽热,当然可以男女同治,但如果是针对妇科病或女性多发病,就要专研专精了。比如战国时期,华佗治疗妇科病独树一帜,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也记载了不少针对女性的汤剂配方。

但是,直到隋唐时期,还没有对妇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进行系统的描述,所有的信息都是零散的,简单地隐藏在各种医术中,并不独立,也不被重视。

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第4张图片-鲸幼网孙思邈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发现妇科病与普通疾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的病人很多,从穷人到富人,从南方到北方,非常有必要独立研究,所以他专门出版了一本《妇女处方手册》,记录专门为妇女创造的治疗方法。

“女性与男性、儿童与成人的生理差异”自然需要单独设置,而且由于“胎儿妊娠、产崩”对女性来说非常普遍,治疗女性疾病的难度是男性疾病的十倍。

除了这些身体上的痛苦,女人和男人在心理上也是不同的。我们常说的“忍一会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真的是有医学依据的。

孙思邈看到了女人的病源于男人没有的引产,也找到了女人生病的顽固根源——情感依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爱恨情仇,好强,不自抑,故疾难医。”

和前面说的心性修养是一致的。他认为,女性的情感更加丰富,容易失去冷静,陷入“爱恨情仇”的极端情绪,使根源更深,更难愈合。

药物分南北,针灸分胖瘦。

不同的病人应该分开治疗。这件事是孙思邈在《千金方耀》的序中提出来的,是任何用药的基本常识。

和西医吃药看体重不一样。药王孙思邈讲究“药皆宜地”。简单来说,就是要见人吃药。南方吃药和北方吃药不一样。这个经验也是基于孙思邈多年的医疗实践和大量的实践。

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第5张图片-鲸幼网Zaju卖眼药水。来源/故宫博物院

他写道:“江南地表,地热,皮薄而脆,痰稀,药轻而省。关中河北,地刚燥,皮硬,痰阻,反复服药。”南方人用药少,北方人用药多,和身体对外界的适应有关。

针灸的一些药方自古流传,比如天冷会让孩子发抖,针灸可以预防。但是不分南北都给孩子打针是不对的,因为江南和四川的气候温暖,不会导致孩子发抖,打针预防是盲目的,反而对孩子不好。

当然,除了地域不同,年龄、体力都会影响孙思邈用针,尤其是针灸。人的穴位不是长在表面,而是藏在皮肤深处。针灸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仔细检查”。需要考虑身体的长度和皮肤的厚度。只有经过仔细讨论,才能进行针灸。

万万没想到(活到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如何养生-)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养生13法2023已更新(本地资讯)-第6张图片-鲸幼网乡村医生地图(局部)。作者/(南宋)唐力,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孙思邈的经验今天仍然有用。现在用西医只注重体重,还是不够。要多注意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以及周围环境的差异。

神化孙思邈,铭记古人的人文关怀。

孙思邈出身贫寒,因其对医生富有的人文关怀和怜悯之心,无论老友贫富,被尊为医王。

他深入实践,借助大量长期的病例经验,总结出30卷《千金要方》,这是他留给我们华夏子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医生为后代的做法是基于王尧的经验。

参考资料: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孙思邈《千金要定》卷二十七《养性》。

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妇方》。

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针灸》。

(原题为《他一百多岁了怎么保养身体??来源:微信官方账号“博物馆,看展览”作者:佟左)

举报/反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