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黄帝内经养生篇)黄帝内经养生名句2023已更新(实时信息)

taozi 74 0

所谓养生,就是通过保养身体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在此,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内经》中黄帝的养生之道

1.顺应自然,顺应时代。

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人类依靠地球的自然环境生存。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样,人类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树木春天发芽,夏天枝叶繁茂,秋天落叶,冬天枯萎;花白天开,晚上闭;人夏天出汗多,冬天出汗少。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四季和一昼夜对生物的影响造成的。《灵枢邪客》说:“人对应天地。”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中医特别强调季节、气候、昼夜、地理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医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和预后,养生和治疗要考虑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顺应四季。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多发病也不同。如果春天有风,就会有更多的传染病。中风、过敏性疾病和青光眼会加重。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腹泻患者明显增多,肠道传染病增多。霍乱、伤寒和痢疾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内的水分容易流失,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容易引起感冒后咳嗽,咳嗽痰少。冬天很冷,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外面的寒冷。感冒患者多,感冒后容易出现关节痛。

苏文的四气调神理论认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同的情绪变化,需要根据四季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春养神”、“夏养神”、“冬养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情绪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季节性情绪障碍”。比如秋冬季节,白天短,天气寒冷,万物萧瑟,对环境和气候敏感的人会感到压抑、疲倦、困倦,对事物失去兴趣,冬天容易抑郁。

一天中昼夜的变化对人体也有相应的变化。”《怒向天庭》:“故阳者,一日在外,平旦当道,日而阳强,西而阳弱,阀门紧闭。就是因为黄昏,我拒绝了,也没有打扰我的筋骨。我没有看到雾和露。反而被困住了,瘦了。”人们的生活被要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病情也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研究发现,如果生物钟被飞行或夜间工作扰乱,往往会引起代谢紊乱,身体不适,甚至导致一些疾病。

2.养活自己的精神惨淡空虚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惧、惊。五脏能藏神,是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如果五脏气血和谐,功能正常,情志变化也就正常了。七情与五脏的关系是:心主喜,肝主怒,脾主忧,肺主悲,肾主惊。

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不同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如果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情绪刺激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影响五脏,五脏气血紊乱,藏不住神就会发生疾病。怒伤肝,思伤脾,慌伤肾,悲伤肺。比如我们平时说有人太生气,有人不安,有人胆小等等。

现代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变化会对人的神经、心血管系统、内分泌、消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许多疾病都与情绪因素有关,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甲亢、冠心病、癌症、斑秃、脱发、神经性皮炎、抑郁症等。英国有人调查了250名癌症患者,其中有156人在发病前曾受到精神因素的刺激,由此可见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因此,情绪调理是保健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是“静”。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慢慢来,做好自己,知足常乐。这样气血和谐,五脏平安,不会生病。《苏文·论古天真》:“无所淡泊,真气随之,灵藏于内,病常平安。是以清闲少欲为前提,心安不惧。”

对“淡定”、“淡定”、“宁静”、“慎独”、“空灵”要有正确的理解。这不是告诉人们不要思考,而是教导我们不要思考。思想活动要有节奏,情绪要控制。正确的养生不排斥正常的思维和情欲,但不提倡放纵,而是适度。我们不应该消极怠惰,而应该对工作和生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只有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才能做到“淡泊”、“无为”,不生气,不怕危险。做事有计划,宽容大度。

3.不努力,不知疲倦

中医养生也需要适当的运动。《苏文四七条参大论》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生,万物荣,夜卧早起,大步朝庭,被缓。”《苏文论古天真》载:“古之人,谁知之:法在阴阳,而在计数”。“法以阴阳为本”是指养生要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和而不同”是一种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方式。如《苏文怡篇》中就记载了“导按蹼”的治疗方法。现代锻炼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步行和广播体操。运动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年龄、体力、性格爱好、周围环境条件来决定。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每小时增加两分钟的步行,加上一些正常的活动,每周进行两个半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强健心脏、肌肉和骨骼,带来单靠走路无法获得的健康益处。

《苏文宣明五气篇》也指出“久伤血,久卧伤气,久伤肉,久伤骨,久伤筋,称为五劳伤。”它的意义在于,你不能运动,运动过度也不好。你应该劳逸结合。

4.吃好留粒。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的重要性。很多疾病都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有句话叫“病从口入”。《苏文·古天真论》说:“饮食要适度。”适度就是适度,包括规律的进食时间,适度的进食量,合理的搭配。

《内经》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五谷为养。”《苏文藏奇法纪》说:“毒攻邪,五谷滋养,五果助,五藏益,五菜补,气味合而补精。”五谷指的是杂粮,五果是水果的总称,五畜是肉的总称,五菜是蔬菜的总称。中医说五谷杂粮为主,五果无畜五菜为副食。《内经》的观点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食结构金字塔基本一致。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用金字塔来描述。尽量少吃高脂高糖食物,适量吃鱼、蛋、禽、全瘦肉、豆类和牛奶,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多吃谷类食物。

“五谷为养”的另一层含义是五谷搭配要合理,即粗粮搭配面粉和大米,这符合医学上的蛋白质互补理论。饮食以五谷为主,因为五谷是人体内脏的主要营养来源。《灵枢营养生会》说:“人患谷中之气,谷入胃,布于肺,五脏皆患气。”《灵枢·五味篇》:“不入谷,半日无气,一日无气。”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即酸、甜、苦、辛、咸。五味入五脏,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适当补充五味,可以滋养五脏,而暴食五味则会伤及五脏。《苏文六街藏象论》说:“五味藏于肠胃,五味藏之。它们是由五气滋养而生,气和而生。津液怀,神生。”《内经》也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指出:“饮食加倍,伤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