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8日电(倪贝贝、杨)“双手交叉,慢慢抬起,抬头……”
8日,在上海理工大学操场的树荫下,上海理工大学体育系副教授徐海鹏正在和同学们练习中国传统养生术——“导引”。
作为现代导引课程的开拓者,徐海鹏从事导引研究和教学已有十余年。他以古导术为基础,融合儒、释、道、中医知识,完成了导因的重建,将这一养生术引入高校师生和普通大众的生活。
当日,徐海鹏新书《导引经络疏通》发布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在上海理工大学体育系党支部书记冯会春看来,《导引、经络导引》是对古籍的整理、挖掘、创新和应用,真正让留存在古籍中的文字活了起来。
“希望本书能够通过现代语言表达与导引相关的古书文化,向大众揭示中国古代导引的真实面貌,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真正做到古为今用,造福大众,在导引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文化传承。”徐海鹏说。
在谈到为什么要重建现代导音时,徐海鹏说这是“巧合”,他的初心是为了提高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我父亲在2009年生病了。不久之后,我也出现了一些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我沉下心来,开始阅读和做研究,每天都这样。”
后来,徐海鹏反复阅读古籍,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尝试将医学书籍中零散而深奥的理论转化为系统而连贯的动作和方法,并下大力气发展出一套现代养生之道。对于他所阅读的于本古籍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字,他有时会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反复推敲和练习,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经历。这个艰巨的初始阶段持续了三年,当他回头看时,已经形成了一百多万份文字记录。
徐海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籍中传统的道家语录很容易被现代观念曲解,需要打破先入为主的现代视角。他以推广导引为目标,亲自尝试古籍记载的每一个动作和环节,亲自体验和消化。然后他用现代人的思维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辅以传说,更直观地把道音呈现给大众,让它在社会层面得到普及和推广。
2010年,徐海鹏在上海理工大学第一次开了导音班。课程名称原为“武术”,后更名为“导引养生”。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00名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体育课程之一。
徐海鹏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导音的教学内容。据学生们介绍,徐老师会以他们的练习经验为参考,对古籍中记载的传统道家语录进行调整,并加入一些八段锦和戏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身体的变化。
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以为是学太极拳的课程。后来随着导引术学习的进展,学生对导引术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这种中国传统养生术产生了兴趣。受徐海鹏的影响,一些学生投身于道音的研究和推广。
顾青是徐海鹏参加教学工作时培养的第一个学生。毕业后,他仍然长期坚持练习导引。
顾青告诉记者,练导引可以让自己放松,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放松和缓解紧张的筋骨,长期坚持练导引,对各种身心症状都会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同时,通过道家引经据典的实践,对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结交了很多“道友”,相互学习。
“导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会通过线下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导引,参与导引养生。”顾青说。(完)